中國時報【陳育賢╱竹市報導】

一名出身單親家庭、國中畢業就出外自食其力的十七歲吳姓少年,近月因失業餓得受不了,趁一家鴨肉麵店打烊後,潛入竊取鴨肉解飢,昨天凌晨再次前往偷鴨腿時,被逮個正著,吳母獲知後也心疼不已,紅著眼說會為兒子找工作。

警方調查,新竹市建功一路一家鴨肉麵店,前天凌晨遭人撬開後門的鐵門開關侵入,竊走一隻熟鴨和一百元零錢,店家隔天早上發現遭竊後,認為小偷很可能再次犯案,因此在昨天凌晨打烊後刻意返回店內埋伏。

果然,昨天凌晨三時許,一名男子再次潛入,這回偷走兩支鴨腿及三瓶汽水,老闆向警方報案,待竊賊欲離開時逮個正著。

警方調查發現,竊嫌為年僅十七歲、原在一家鐵板燒餐廳當學徒的吳姓少年,吳男表示,是因為失業沒收入,實在餓得受不了,才會出此下策。

吳姓少年表示,父母很早就離婚,從小和媽媽同住,但國中畢業就外出工作,自己在外租屋,和媽媽不怎麼連絡,最近沒工作和收入,才會成天在外遊蕩,並靠友人支助,他這幾天已經打電話向媽媽求助,吳母也答應幫他找工作。警方昨天依竊盜罪嫌移送少年法庭審理後,法官也責付家長帶回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到底應該說他可憐?還是說他可恨?都不用說,只要說這個方法行的通行不通。

這篇新聞讓我看到了一個東西 - 偷竊心理

今天~我就開始想,常常電視裡看到很多人也是

可能是自己,可能是孩子或父母,很有可能因為餓極了肚子而去偷食物

有可能社會會去原諒他,有可能會有人去對這群人發愛心,或是直接把他們判竊盜罪而執法

然後就可能開始了兩派「欸!他們很可憐欸!原諒他們啦!」「不行,做錯事情就是做錯事情,必罰」

很難說,既然很難選邊站,我就不選邊站了,我跳~!

 

老實說,我在這個舉動看到了「僥倖」

偷竊本身是不好的、不對的,大家都知道,可是行竊者當下的心裡很有可能會是:

「反正不會被發現,就沒關係吧,僅此一次。」

如果成功了,就會很難去發現這次這個行動本身有沒有錯誤

因為他「成功達到目的了」

找尋出路中的人,很容易只要有路就會踏下去,可是這條路不一定就是真正的出口,可能可以因為僥倖而走過一段自己原本的目標

但久而久之,僥倖就成了一個習慣,習慣就造了一個人,一個適應這個習慣的人,但不代表這就是對的。

重新整理一下:

不對的方式→因為僥倖而成功達到目標→再用一次→成了習慣→造就了不對的自己

也就是說,不管說一開始知不知道這個行為、方法是正確的或是錯誤的、好的或是不好的

只要有達到目的過,就很有可能會認為這是「往後達到這種目的」的好方法

往後可能會慢慢的增加使用次數,直到已經習慣了這個方法,這個當初不對的行為就成了自己的一部份,會很難改掉

 

但是,在找到方式的時候,不管對或不對,我們都是在尋找一個出路,尋找一個解決的方式

問題只在於我們是否能夠了解到這方法是對的或是不對的

所以要記得!就算是成功了,也很有可能是僥倖而成!

 

所以說,在每一次達成目標過後都要去審視成功的原因,而這個原因是否是「真的對的」

在往後的日子當中,都要注意自己走的出路是不是真的可以走的長遠,或是事實上已經遠離了真理?

 

「達成目標不是成功,成功是要走對的出路。」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晨曦旅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