嘆氣之前,先問自己:你盡力了嗎?
以前,我對排球一竅不通。高中時代某次上排球課,分組對打時,冷不防一個球直飛過來,自己手忙腳亂接它一個,卻馬上飛出界外,失了一分。自此耿耿於懷,看到球就想躲,所以一直打不好排球。
大學時代,班上只有六個男生,報名男女混排恰可配成兩隊,為爭取入決賽資格,體育股長未徵得我同意就把我的名字也寫上報名單。
更糟的是,當時我是班代,更該身先士卒,搶先報名,而且我運動專長頗多,要是說不會打排球,誰都以為我謙虛。百口莫辯之下,只好硬著頭皮參加賽前課訓。
沒想到一週下來,我卻成了大砲級的攻手,原因是我當時身擔壘球隊投手,力道正是我的武器。更何況對於排球的恐懼感,早已在汗水中沖刷殆盡了。
與其害怕失敗,不如恐懼自己可能未盡全力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這篇小故事勾起我好多回憶=3=
很多時候好像是有那種畏懼感,最後都無法行動
(突然腦中浮現一個畫面,記得電影裡面只要是看到大災難啊或是很恐怖的外星人一大堆,他們都會傻傻的站著不動!)
老實說,今天思考到的,並不是真的在害怕失敗而已
而是太過於注重在那個「結果」
其實喔! 有時候不是紙有害怕而已
有時候搞不好也是因為一直想著美好的結果而錯失了機會
像是如果有一個人,他晚上突然想吃某家餐廳很好吃的布丁,餐廳二十分鐘後關門,他家到那只要十分鐘
可是如果他路上一直想著那個布丁的好吃、吃完布丁要幹嘛,一直想一直想結果拖到了腳步
結果十分鐘的路程花了超過二十分鐘! ㄅㄧㄤˋ~沒有吃到他一直想的布丁了
很多時候啊,事實上是自己在結果還沒來臨前就一直去預想他
想說如果這樣的結果發生了會帶來甚麼樣子的影響,然後之後又會幹嘛
結果就一直想一直想,結果就沒有注意到「現在就是結果」這個東西
現在擁有的,現在可運用的,現在可以發展的潛力等都是可以創造出一個結果
但是如果一直去想還沒發生的事情,那就會花費掉可以「注意到現在」的時間與精力
如果花掉太多時間與精力,最後就會沒有辦法去改變結果,因為已經太晚、定形了
事實上就像那個運動選手一樣
在場上輸的徹底的時候,比賽剛開始的時候,結果就馬上10比0落後
這時候,如果一直想像對方多強多強
把自己痛宰的樣子,那心思就會分心到未來尚未發生過的事情
然後就這樣一直把結局定在那裡,直到最後時間不夠他們扳回勝利了
事實上,如果在當初落後的時候,重新聚集起來,討論戰術
依照現在的狀況再一次的出發,或許就會有不同的結果了
與其注重在「還未發生」的結局上面,不如先注重在「正在進行」的結果上
假想結局不如去創造結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