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中央社台北21日電)美國研究人員說,社群網站臉書(Facebook)可以用來作為預測工作表現的可靠工具。
「華爾街日報」報導,美國北伊利諾大學(Nor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)、伊凡斯維爾大學(University of Evansville)與奧本大學(AuburnUniversity)的最新研究報告指出,
從臉書的個人檔案頁面,可以有效預測1個人的工作表現。
研究人員將56名有兼職大學生的臉書檔案交給3名評分員,包括1名大學教授與兩名學生。
評分員花了大約10分鐘細讀每個檔案,包括照片、塗鴉牆、留言、教育與興趣,然後回答一系列與個性相關的問題,像是「這個人可靠嗎?」和「他的情緒有多穩定?」
6個月過後,研究人員將這項評比與學生主管打的員工考核進行比對。結果發現,工作表現與臉書的特質評比有著密切的關係,
像是在認真辦事、和善與求知慾等等。
評分員通常會給常去旅行、有較多朋友,或有更多嗜好與興趣者比較高的分數。領導研究的北伊利諾大學管理教授克魯普(Don Kluemper)說,
參加派對的照片未必對學生不利;評分員反而會認為他們外向且友善。
他說,研究結果顯示,臉書可以當作可靠的工作表現審查工具,因為求職者很難在朋友面前「掩飾」個性。(譯者:中央社張曉雯)1010221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你的習慣是會貫穿於你的生活各個角落的!
我在看到這一篇的時候,突然想起一件事情,
那就是昨天放學之前那堂課,
我就一直看著我右邊的女生,但我看的不是他的人,而是她所有東西的擺設,
它把課本、水壺、鉛筆盒、所有那堂課她覺得會需要用的她都拿出來放在桌上,
我就開始問她問題了。
我: 你家裡書桌是不是很亂?
女: (尷尬地笑) 還...蠻亂的"!
我: 你的電腦是不是也在你房間的書桌上?
女: 啊...對呀...
我: 那你是不是也不怎麼清理的?
女: 我呀~是個很亂的女生啦~我曾經嘗試過要整理! 可是整理後又會亂,所以乾脆就不整理!
我: 你是不是也會吃東西?
女: 對...!
我: 你是不是也有裝很多那種小小的裝飾品?
女: 摁,看的出來吧!
我: 你是不是非常容易分心?
女: 對呀~ 可是我到最後都會完成那些東西啦! 不過有一次我曾經得要同時做生物和讀小說~ 好辛苦呀~
其實並不一定每個人都是如此的喔,不過她跟我很類似就是了。
我們都會想說把最常用的放在離自己最近的地方,溝手就能碰到,
最不常用的就放在離自己最遠的地方,其實這是懶的產果。
因為懶,所以常常會把要做的事情一次放在眼前可以看到的地方,
但因為眼睛一次進入太多東西,所以就被東西南北四面八方加上下的東西全部分走了心,
使自己專注力非常差,也使自己效率變的差,
而這習慣會帶到學校、電腦桌面、還有很多其他地方,
我們的習慣融入於我們的生活之中,而習慣是造就我們所得結果的重要因素,
良好的習慣可以帶給我們許多甜美的果子,而不好的習慣則會造成許多間隔得要去彌補。
有形無形之中,我們的習慣是跟著我們的,所以在哪裡也都是一樣的,
很多時候我們可能會嘗試著一次性的改,卻發現很難,
原因是,它還沒有變成習慣!
欲改惡習,良善的行為必須成為習慣。
或許,從生活照、狀態上的言行舉止,甚至從交友中與哪些人的交流度可以多了解一個人的習慣,
就像是我點出我不曾了解過女同學家中的習慣一樣。
另外也可說,當你覺得一個環境糟透了,一個情景糟透了,
不仿試著想,是不是自己的一個習慣,讓它看起來非常的亂?
就像是我們的房間亂,造成其他地方的桌子也是一樣的亂呢?
所以魚日今天要說的是:
一,你的習慣跟著你到處走。
二,好的習慣可以產生好的結果,不好的習慣則造成需要讓自己去彌補的空間(就像遲早要整理房間,只是越來越難整理)。
三,當出問題的時候,不一定是一次性的行為出問題,更有可能是某個平時就有的習慣讓你從家裡帶出去,讓那個環境也變得如此。